苏州游记(上)(2025.7.26)
发布时间:2025-09-29
作者:胡大同
点击量:0
7月26日 阴转晴 农历闰六月初二 周六
“上有天堂,下有苏杭”是妇孺皆知的谚语。更因“苏州园林”,“姑苏城外寒山寺,夜半钟声到客船”的诗句而名传天下。苏州自有文字记载以来,已有4000多年历史。春秋时期,周敬王六年(前514年),吴王阖闾始建城,名“姑苏”。秦代,建置吴县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,始称苏州。民国十七年(1928年),建苏州市。苏州市是大运河沿线城市中唯一以古城概念申遗的城市,著名的江南水乡。从春秋伍子胥建阖闾大城迄今,苏州城保持着“水陆并行、河街相邻”的双棋盘格局,以“小桥流水、粉墙黛瓦、史迹名园”为独特风貌,有“人间天堂”的美誉。
昨晚到苏州,到酒店安顿好。酒店条件一般,在郊区,但离地铁很近。明日去的景点儿已选好,算来要在这里住5天,好好游玩一下苏州。
早起步行约400米,有一条步行街,早餐、超市一应俱全。买好水、饮料、面包、肠等用品,吃过早餐去地铁换乘一站半小时左右到拙政园。这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作。它同留园、颐和园、避暑山庄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。“拙政园”名字出自于“拙者之为政”,是明朝嘉靖年间御史王献臣所建,由文征明设计,历时16年完成。这里的园林虽然面积不大,但设计精巧别致,高低错落,假山亭台布置可算得上是别出心裁。
初中时所学的课文《苏州园林》至今仍然印象深刻,作者叶圣陶总结:务必使游览者站在哪个点上,眼前总有一幅完美的图画。今日拙政园中一游,确有名不虚传之感,真是匠心独运!如这里有些空白,那就种几株芭蕉:
真如课文中写的那样:不讲究对称之美,而是高低屈曲,任其自然。不身临其境,根本无法领会其中之 意的。那种用假山、亭台树木划分切割的空间,确属“隔而未隔,界而未界”之境。
明明只在眼前的小园中,可人们从四面八方涌进来,竟然寻不到他们是从哪里进来的:只觉得从哪里都能进来,这才有玲珑八面的意思。进得来,出去就成了大问题,你是看不到出去的门的。有的门在廊子拐角处,只有走到门前1米左右才知道是一道小门儿。转进去,马上是一直角弯,再转过竟豁然开朗。进了另一园中,有如幻境,游人往往要缓上缓才能回过神儿来。期间扑朔迷离,无法细说。还有,有的门在亭子边,当你找不着门,着急想到亭子里歇息时,却发现亭子侧面有人从对面走进来。这时你才意识到这亭子是一面通往另一处的通道。这里的水面大,是活水引进来,小池曲曲折折,假山更是堆得高,在里面根本看不到外面将空间割裂开来。
小池里荷花正艳,间而有一小桥,却有迷幻之感!
这是文征明心血凝成的立体山水画,巧夺天工之秀。留诗一首:
拙政园
咫尺乾坤万象荣,移山缩水见神工。
可叹文心别样桥,一园收尽四时风。
可算见识到了心思精巧了,有一亭名“荷风四面”只听其名,便有了幽香四溢之感。亭立于水中,似拥碧莲,荷香弥漫在水汽中,若有若无……
这里奇花异草,奇石古树遍地都是,我见到一株生长了140年的单瓣黄木香,才不过一握之粗细。
还有一株紫藤,其根在地蜿蜒爬行十余米,才借得机会爬到高处。为护其根,人们就地取竹编成篓状支护,如同巨蟒一般盘旋而上。
更有一棵树,枝叶散开,用竹编支架架起来,是字面意义上的“亭亭如盖”!
随着时间流逝,园中人越聚越多,莫说拍照,有时连转身都困难了。园中长廊本来就窄,全是人,人多到什么程度呢?连蚊蝇都没有了落脚之地。在这里,你不用怀疑“人山人海”,“人满为患”,“乌泱乌泱”这样的词有多精妙。要说去哪个地方,那不是你想去,是被挤着进去的。最后呢,干脆从拙政园中被挤了出来!咋就出来了呢?其实就出口这儿人少了点儿,想透透气就稀里糊涂的出来了……望园兴叹,先顾命吧!不能白被挤出来,留诗以志未能细览之憾。
拙政园游人太多有感
拙政园中肩踵接,蚊蝇踪迹了然绝。
元知万物有灵秀,只有游人不信邪!
被挤出来的妻更是惊魂未定,她看我正在沉思,就没好气的问我:
“你干啥呢?”
我答写诗留念。
她大怒:“咋他妈不挤死你呢?不好好在家待着,到这死地方遭这个罪!都是人!”
我立马惊醒,安慰她说:“青春只有挤出水分才壮美,美女只有挤出多余的水分才真诚……”
“你别瞎忽悠了,现在去哪儿?”
“狮子林!”我脱口而出,但我没敢说大家涌去的那个方向就是狮子林,一共10分钟的路。我岔开她的注意力,问她拙政园中哪个景点好,哪张照片好……
被人群卷裹着进了狮子林,这里以假山奇石著称于世,元朝高僧天如禅师弟子为其买地建禅林。园中最高峰名狮子峰,面积并不大,1.1公顷,还没有我单位大。这里假山壮观奇伟,以太湖奇石堆砌而成,如塔林、丘壑,隐然有山岳之势。
回廊环抱,曲径通幽,亭台相偎,极尽精巧。层层叠叠的假山堆砌,小径更难分出入。确有只闻其声,不见其人之感。身处其中,只叹机巧无穷……
狮子林禅意更多了些,更清幽。空间上主次分明,不似拙政园以水为主这里以山为尊。狮子林中排水系统设计极其巧妙,雨天时甚至有飞瀑奇观。这里极易迷路,我们走了一圈,发现没走出去,又回来了,问了工作人员才得以转出来,实在玄妙。望园兴叹,
这是我真实的感觉。忽然又想起读红楼梦时对大观园的描写,在此都鲜活了起来,那原来都是有真凭实据的。据说这里还是电视剧《西游记》中《天竺收玉兔》的拍摄景地,更添仙气。这里游人并不比拙政园中少,一样挤,最终的结果差不多是被挤了出去……
园里人多,挤,这回去平江路总行了吧?好歹在外面,这回细看小桥流水,烟雨江南……在出租车里,我还在想杜荀鹤的《送人游吴》中的描绘的场景:
君到姑苏见,人家尽枕河。
古宫闲地少,水巷小桥多。
夜市卖莲藕,春船载绮罗。
遥知未眠月,相思在渔歌。
到了平江路,我立马知道了另一个词:小巫见大巫!拙政园、狮子林那点人同这比就是小巫见大巫,根本不是一个维度的。不知怎的,就被卷到街上。人已泛滥了,到处都是人,“泛滥”这个词是最恰当的。冷静下来,再细细观察一下平江路两侧,渐渐的弄明白了,这里路较秦淮河那里的路窄多了,所以显得人太多了。中间是河,两岸是人家,确是“人家尽枕河”!
店铺一家挨着一家,绵延不绝,“繁华”这个词毋庸置疑!小桥流水,虽少了幽静,却添了繁华。被卷到人流里,不由自主的跟着走,也不知道到哪儿去。各式各样的店铺,一时间卖什么东西,你好像什么都没看清,但好像每样东西都看的清清楚楚!妻恼怒起来:
“这都是人,你问问有没有卖人的?”我赶紧张罗给她找个位置照相,让她将注意力放到照相上。
我指着那些租来汉服排队等着照相的姑娘们说:“这些人都没有你好看,咱好好照几张,把她们都比下去!”
她好像很受用的样子,但狡猾的摄像师早将角度好的地方都占去了!但这也好,省得自己找地方。我在摄影师给客人指导换衣服的缝隙里,让妻迅速插入抓拍----效果极佳,烟雨画桥、杨柳依依都一一收到手机中……
说起平江路上的名人,赛金花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。洪钧是苏州人,清朝同治年间中状元,官至兵部左侍郎。是著名外交家,但对苏州名妓赛金花一见倾心,纳之为妾,才子佳人轰动一时!后赛金花随夫出使欧洲,并渐通外语。洪钧死后,赛金花重又为妓,但以“公使夫人”、“状元娘子”招牌红极一时,颇有传奇色彩。平江路悬桥巷27号、29号就是当年她和洪钧故居,我没敢想去哪里,原因是这人这么多----不是到那儿得挤死了,是挤死了也到不了那儿!一首词留给平江路:
西江月 • 平江路
烟柳画船两岸,小桥流水人家。摩肩接踵市声哗,不见西风瘦马。
良渚几多石器,歆香百代神鸦,平江路上赛金花,多少传奇留下。
下一篇:
西江月 • 断桥有感